10月17日-19日,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办、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秦皇岛医院承办的第一届“东方勤早: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证据创研”学术年会在河北省秦皇岛市举行。
开幕式上,大会主席、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院长商洪才表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勤和早”已成为本次大会乃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东方医院秦皇岛医院、东方医院枣庄医院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内核,阐明年会以“证据创研”为核心的内涵,并提出三点倡议,一是聚焦临床需求,筑牢证据根基;二是聚焦技术创新,推进方法融通;三是聚焦成果转化,服务临床实践,号召各位同道坚守中医药原创思维,打破学科壁垒,推进学科间开放协作,凝聚各方力量,不断产出经得起检验的证据成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邢超就推动中医药在重大疑难疾病防治中发挥更大作用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坚持循证引领,构建既符合国际规范又彰显中医药特色的证据体系;二是强化方法创新,突破中医药复杂问题综合干预的评价难题;三是推动成果转化,促进优质证据向行业政策与临床指南落地。让高质量证据真正赋能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在未来实现更大突破。
大会在举行了“中医真实世界证据联合创研中心”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秦皇岛医院五大中心”的启动仪式。
学术报告环节,五位专家围绕“智能+循证”带来精彩的前沿分享。陈香美院士系统阐述人工智能在糖尿病肾病全周期管理中的应用战略;谢恬教授基于“分子配伍”理论揭示抗癌新药榄香烯的研发科学内涵;段大跃教授聚焦“双心医学”,介绍表型组学驱动的循证研究新范式;孙鑫教授剖析如何利用真实世界数据开展药械评价的方法学创新;郑海荣院士则通过线上方式展示数据驱动下的智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最新进展。
数智赋能中医药循证研究作为大会的先行论坛,于10月17日举行,论坛分为三个核心环节。“中医药复杂系统循证理论及方法学培训班”为基础环节,“开幕式与发布会”集中发布了一批“数智中医药”重要成果。随后的“交叉学科高层次专家研讨会”将论坛推向高潮,来自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清华大学等机构的跨学科专家,围绕医学大模型、系统循证、智能会诊、化合物合成乃至数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等前沿课题展开研讨,充分展现了多学科交叉为中医药循证研究带来的巨大创新潜力。
10月18日,大会平行举办了多个专题分论坛,围绕不同领域进行了深入研讨。
肿瘤绿色治疗论坛,聚焦肿瘤治疗新理念,围绕“肿瘤绿色防治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展开,专家分别就肿瘤绿色防治体系的构建与应用、肺癌、胰腺癌等疾病的免疫治疗进展、中医诊疗思路、康博刀治疗经验及调护技术作了专题报告,并通过多次专题讨论,交流了肿瘤治疗领域的最新临床实践与思考。
心脑血管论坛,议题覆盖高血压、心房颤动、卒中、脑小血管病等多个重要领域。专家从创新病机研究、数智融合风险预警到经方应用、活血化瘀策略及胸痛救治体系深化等前沿进展,展示了心脑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防治的丰富内涵。
“秦皇中医”内分泌论坛及《医学参考报中医药学专刊》第二届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举行了《医学参考报中医药学专刊》第一届青年编委会成立仪式。在学术报告环节,专家围绕代谢性疾病风险识别、国自然基金申报、甲状腺疾病中西医诊疗、2型糖尿病逆转及痛风治疗等热点问题,分享了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的一系列最新成果。
第二届呼吸系统疾病前沿战略论坛,聚焦呼吸系统疾病的重大进展与中医药现代化,八位讲者依次分享了支气管哮喘、慢阻肺、肺栓塞、肺动脉高压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技术创新探索及临床转化思路,内容紧密衔接临床与科研前沿。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医院党建与文化工委会筹备会,侧重于中医药领域的党建与文化工作。多位医院党委书记及专家,就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党组织建设实践、中医药守正创新等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沙龙讨论。
河北省医院协会疾病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暨2025年学术年会,以“健康管理中心”的转变为导向,专家分别从党建领航医院发展、疾病管理创新模式、公立医院向健康管理转变的措施等角度作主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