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顶1分钟、再顶10秒”——中国铁三小将的亚青会高光时刻-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10/24 09:49:50
来源:新华网

“再顶1分钟、再顶10秒”——中国铁三小将的亚青会高光时刻

字体:

  新华社麦纳麦10月23日电(记者王海洲)阿拉伯湾清晨6点的海风还带着湿润的热度,第三届亚洲青年运动会铁人三项赛场已是枪声响起、浪花翻涌。中国小将们用两场从“逆袭”到“并肩”的比赛,收获了中国代表团在本届赛事上的首枚金牌:男子个人赛冠军李岩松斩获首金,女子个人赛徐恩格与边姿嘉分获冠亚军,他们把“青春”“配合”和“顶住”写在赛道上。

  10月23日,中国选手李岩松在比赛中冲线。新华社发(巴林亚青会组委会供图)

  “我没有想太多,就一直告诉自己‘再顶1分钟、再顶10秒’。”李岩松说。当天他在游泳比赛的开始阶段并不理想,起水时名次靠后;进到骑行段,他咬牙追击,直到最后两圈才赶上第一集团。虽然第二次换项时还有些小失误,但跑步是他的强项,第一圈折返便追上并反超对手,最终以27分04秒的成绩将冠军收入囊中,领先第二名7秒。

  “(夺冠后)第一时间我把消息发给了教练。这块金牌,会让我以后训练更有动力。”他说。

  与男子的“后程发力”不同,女子赛场更像一堂战术协作课。徐恩格与边姿嘉在出发前就有默契:若条件允许,游泳赛段尽量“同游同出水”,随后在自行车赛段轮换带速,把优势尽可能扩大,把节奏稳定在对自己最有利的区间。

  10月23日,中国选手徐恩格在比赛中。新华社发(巴林亚青会组委会供图)

  “我们两个在自行车赛段一直配合,最后把比赛交给跑步。”徐恩格说。跑步赛段中,她把领先优势守成胜势,获得冠军;边姿嘉紧随其后摘银。两人直言,比赛中来自印尼选手的“追赶压力”不小,但她们始终顶住压力、保持节奏,没有让差距被缩小。

  领奖台之外,是更长的备战线。李岩松坦言,游泳曾是自己的短板,“这段时间我一直在练游泳”。教练给他起了个外号“香蕉”——因为刚练自由泳时身体总爱“扭着游”。如今,他把短板变成了“不会再被拉开太大的环节”,并把“会顶、能顶、愿意顶”的训练心法贯穿每日强度课:“每次跑强度到极限,我就对自己说,再顶一会儿,再多10秒。”在他看来,这种简单的自我暗示,最终会汇成比赛中的“最后冲刺10秒”。

  女子组这边,训练的“指向性”同样鲜明:在教练团队的安排下,两人重点打磨自行车“单发能力”,以便在大风、分组被打散等不利情形下也能稳住巡航;同时,她们还把小力量与踝、膝等关节的稳定性训练摆在重要位置,以减少跑段伤病风险。“有个姐姐对我说过:当你累的时候还能顶住,那就说明你要长成绩了。”边姿嘉笑着说,“这句话总能帮我熬过那些‘练不动’的时刻。”

  10月23日,中国选手边姿嘉在比赛中。新华社发(巴林亚青会组委会供图)

  赛场之外,是青春特有的好奇与友谊。对他们而言,这是第一次出国比赛,第一次在海湾阿拉伯国家参赛。他们说到从国内飞来约十小时的“腰酸背痛”,也分享着大巴沿途看见的阿拉伯风格建筑的“新鲜与好看”。赛场之外,他们和不同代表团的选手互换徽章、合影。“他们都很热情,经常主动来打招呼、恭喜我们。”徐恩格说。这些微小而真切的互动,让“青春的赛会”有了更柔软的注脚。

  “这块金牌只是我作为一名真正运动员的开始。”徐恩格表示。边姿嘉补充说:“希望以后还能代表中国站上更大舞台,拿到更多奖牌。”李岩松则把目光放得更远:“在更大的舞台上,发挥出更好的水平,为国争光。”

  他们口中的“更大舞台”,有人指向青奥会,有人指向奥运会,但目标背后,是同一种笃定的路径:在一次次训练与比赛中,继续把那句“再顶1分钟、再顶10秒”落到每一个动作上。

【纠错】 【责任编辑:解冰昕】